2006/11/11

茼蒿(一二年)別名:打某菜、春菊、茼蒿菜

茼蒿
性平、溫脾養胃、化痰利氣.

茼蒿原產地為地中海沿岸,株高約15~20公分,抽苔開花時,株高可達一公尺,花頂生,頭狀花序,花冠似菊花,盛開時頗為清雅脫俗,在歐洲是庭園中美麗的觀賞植物,但在宋朝引入中國之後,卻成為餐桌上美味的佳餚,中國人什麼都能吃.
台灣由於早期先民從大陸引進,因性喜冷涼氣候,夏季高溫不適合栽培,目前已成為秋、冬季重要的蔬菜,冬天吃火鍋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.
茼蒿俗稱「打某菜」,因株體含大量水分,一經熱燙軟化,水分即自株體流出,體積縮小比例極大,下了一大鍋菜,卻煮出一小碟菜,古時候常有不明理的丈夫,懷疑妻子饞嘴偷吃,而大打出手,從此「打某菜」之名,萬世流芳,千古不朽!

品種:
分為虎耳大葉種(圓葉種)、切葉種(裂葉種)、匙葉種;其中以虎耳大葉栽培最為普遍.

主要產期:
秋季上市,冬季盛產,冬至前後最多,春末漸少.

主要產地:
全省各地均有栽種,台北郊區、新港、永靖、西螺、二崙等盛產.

栽培重點:
茼蒿喜冷涼,忌高溫,生育適溫15~20度,每天日照12小時以上,容易抽苔開花,因此夏季不適合栽培.台灣九~二月播種最佳,種子發芽適溫15~20度,從播種到收穫約25~40天.
栽培土質以肥沃土壤或砂質壤土最佳,排水、日照需良好.因生長期短,整地時大量有機肥料及少量三要素,在播種前7~10天施入土中作基肥.成長期間水分要充分補給,不可乾旱,土壤保持濕潤,成長極迅速.

營養價值:
茼蒿含有豐富纖維質、鈉、鐵、鎂、鋅及特殊香氣,常吃能幫助胃腸孺動,預防便秘,降低膽固醇,促進血液循環.
中醫學認為茼蒿不寒不燥,消食開胃,化痰通便,患有慢性腸炎、痢疾或小兒麻疹,大便不暢,茼蒿煮湯食用,能促進腸胃孺動,消除積滯.
睡眠不寧,熱咳多痰,痰黃而稠,可用茼蒿煮蛋白,趁熱食用,能怯痰、安眠.

甘藷葉(全年)別名:地瓜葉、番薯葉、甘薯葉

甘藷葉就是地瓜的葉片,甘藷原產於熱帶美洲,明朝萬歷年間從菲律賓引入中國,十七世紀初,荷蘭人佔據台灣時,從中國大陸引入台灣.
日據時代至光復初期,它與稻米同為台灣主要糧食,三O年代以上的人都吃怕了甘藷飯和甘藷菜,尤其甘藷菜都是拿來養豬,稱為『豬菜』,因此大家都認為甘藷葉是下等蔬菜.
時代不同囉,大家反而吃膩了白米飯,又綠色意識高漲下,追求不受污染的健康蔬菜的人增加了.
甘藷葉病蟲害極少,成長快速,以現代科學研究分析,證明其營養價值豐富,媲美萵苣、菠菜.

本草綱目記載,甘藷葉性平,味甘,具有補中益氣,清腸通便之功效.

品種:
品種極多,以葉色分辨,有綠葉、黃綠葉、紫葉、紫綠葉、彩葉等.
葉形有大葉、心葉、圓葉、三角葉、裂葉等.

產期:
四~十一月盛產
十二月~三月淡產

主要產地為全台均有分種,其中較有經濟栽培地區為:台北市近郊、台北縣、苗栗縣、台中縣、彰化縣、雲林縣、屏東縣等.

甘藷生性強健,栽培容易,除了冬季寒流來襲時外,全年均可仟插繁殖,尤其以五~十一月間最佳,剪取枝條每段15~20公分,斜插入土7~10公分,保持溼度,約經10~15日能發根,一個月後開始少量追肥.仟插50~60天候,可開始採收葉片,夏季每10~15天採收一次,冬季生長較遲緩,約20~30天可採收一次.

莧菜(一年)別名:筕菜、莕菜、茵菜

莧菜原產於中國大陸、印度、熱帶美洲,全世界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栽培相當普遍,台灣早年由先民自中國大陸引進,由於生性強健,耐高溫,成長迅速,病蟲害極少,栽培容易,營養價值高.
莧菜株高可達一公尺,葉互生,葉色因品種而異,有綠、白綠、紫紅或紫斑等,花頂生或是腋生,穗狀花絮,種子為黑色,極細小.

品種:
分為白莧、青莧、紅莧三大品系.

產期:
台灣北部冬季不適合栽培外,其他各地全年均能栽培,夏季為盛產期.

主要產地:
冬天集中在嘉義縣以南至屏東縣,夏天集中在雲林縣以北至台北市士林社子,各蔬菜專業區.如板橋、蘆洲、田尾、西螺、二崙、新港、路竹等都屬於勝產地.

栽培重點:
適溫:25~30度
20度以下,生育不良,夏季成長最為迅速,從播種到採收約18~20天.
種子發芽:25~28度.

本草綱目:
莧菜,性涼,味甘.
白莧補氣除熱,通九竅.
赤莧主赤痢,紫莧殺蟲毒,治氣痢.
醫書上也說莧菜為解熱劑,主治白帶、痔瘡發炎、扁桃腺炎、咽喉炎、熱燥性眼疾、尿道炎、蛇傷.

忌虛寒、慢性腹瀉者,不宜長期性大量食用.

營養價值:
現代醫學研究報告指出,莧菜為特殊營養蔬菜,鐵質極豐富,比菠菜多一倍以上,鈣質約菠菜的兩倍,並不含草酸,吃食後易為人體吸收利用,常吃能補血益氣、增進骨骼發育,尤其紅莧菜的維他命A、鉀、鈣、磷、鎂、鐵、鋅含量,在蔬菜中可列為第一級.

蕹菜(全年)別名:空心菜,應菜

蕹菜
別名:空心菜,應菜
植物分類:旋花科一年生草本

蕹菜原產地為中國大陸,早年有先民引入台灣,在植物分類上與甘藷、牽牛花是同科同屬植物.
株高20~40公分,莖圓管形,中空,體液乳白,因此也稱為空心菜,老株莖呈蔓性,能匍匐地面或攀爬竹籬,葉互生,披針狀長卵形或狹線形,每年秋末至冬季,能在葉腋間頻頻開放白色喇叭狀小花,花姿清麗素雅.

蕹菜是半水生植物,生命力極強,堪稱為兩棲植物,在旱地、水中都能生長,在野外河溝、池塘或沼澤,經常都能看到自生一片.

品種:
分為大葉、中葉、小葉三種.
大葉種有青骨大葉、白骨大葉.
中葉種有白花宣籐仔、紫花宣籐仔、中蕹(尖蕹).
小葉種有香蕹、正相思葉.

產期:
全年均能生產,春、秋、夏三季為盛產期,冬季產量較少.

營養成分:
蕹菜營養豐富,蛋白質的含量是蕃茄的1~1.5倍,鈣質是蕃茄的7~8倍,並含富大量維生素及粗纖維質.
性寒,味甘,主治便秘、淋濁、痔瘡、便血、蛇蟲咬傷等.具清熱、涼血、滑腸通便、去口臭、消種等功效.常吃能治便秘、血脂過高.
喜愛游泳的人視為禁忌外.體質虛弱、脾胃虛寒、低血壓、心力弱、大便瀉腸、手腳冰冷容易麻痺抽筋者,更不宜長期的大量食用.

繁殖可用播種、仟插或分株法,但以播種、仟插(插枝)為主.

台灣播種期:
北部:三~九月
中部:二~十月
南部:全年均可

播種後30~35天即可採收,
仟插季節以三~六月最佳,
生長期間水要多,旱季每日早晚一次灌水,旱田二~三日一次淹水.

蘿蔔嬰

蘿 蔔 嬰
http://www.tndais.gov.tw/Brochure/t...tm#蘿%20蔔%20嬰
據日本食品研究所分析的結果,蘿蔔嬰除含有豐富的維他命A、B1、B2、C、E及鈣、鐵、鉀、磷等礦物質外,且含多量澱粉分解每、纖維素及胡蘿蔔素,其中維他命A含量高達柑桔的50倍,維他命C含量超過檸檬1.4倍,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之健康蔬菜,可以幫助消化、刺激腸胃蠕動、治療便祕及慢性胃腸病。

蘿蔔古稱「蔬中勝品」,利五臟、生用潤肺、熟用補脾、百病皆宜,它可消滯、清熱解毒、下氣寬中,用於食積脹滿、痢疾。蘿蔔中含有糖化酵素可分解澱粉和脂肪,使之易於吸收,可促進胃腸蠕動,幫助消化,搗汁煮熟飲用,還可治鼻屻、便血、咽炎等。

培育方法

以小塑膠籃為例,秤取約50公克或4湯匙種子,清洗後浸種10~12小時,然後將種子舖於容器內,容器底部放一層紗布保濕,蓋上黑網或置於一般室內暗處,每天澆水2~3次,培育6~7天後,移去覆蓋物綠化1~2天左右,綠化時間越長辣味越重,整株均可食用。



食用方法

調拌沙拉,增添其美味,可以替代香菜,與燒、炸、烤類的食品一起食用。涼拌其他食品,如拌肉絲、粉絲、醬菜、壽司、春捲。甜不辣等食品,可為山葵、蔥、韭之替代品,或為湯類、蒸類的配料。

炒蘿蔔嬰:熱鍋後放油,先將豬肉絲略炒,再放蘿蔔嬰及火腿丁,大火拌炒均勻即可。
川燙蘿蔔嬰:蘿蔔嬰以熱水川燙後,沾醬油、白醋、沙拉醬等食用,也可拌著煮熟之竹筍,洋菇食用。
蘿蔔嬰三明治:將蘿蔔嬰、荷包蛋、火腿片、肉鬆、美乃滋,分別平舖於土司中間,對角線斜切成二半即成。可依個人口味喜好,添加番茄片、小黃瓜、洋蔥等。
蘿蔔嬰漢堡:將麵包加熱後切開,塗抹奶油,依序將煎蛋、蘿蔔嬰、火腿片及煎好之漢堡肉夾入麵包,可加番茄醬、黑胡椒粉等以添加其風味。
蘿蔔嬰土司捲:以土司將蘿蔔嬰捲起成漏斗狀或直筒狀,以牙籤固定,放盤中排好後,淋上沙拉醬,或將沙拉醬加入土司中。